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NING XIA HUI ZU ZI ZHI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NING XIA HUI ZU ZI ZHI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2025年4月8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NING XIA HUI ZU ZI ZHI QU REN MIN JIAN CHA YUAN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新时代中国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激荡的时代风云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启新的篇章。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4日至17日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于11月17日至19日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站在国际局势深刻演变的历史关口,面对世界何去何从的时代命题,各国在关注,更在期待:阔步行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将为这个世界带来哪些发展机遇、增添几多前行力量。
站立时代潮头,心系人类未来。在习近平主席引领下,新时代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与各国同行天下之大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繁荣美好世界带来希望与力量。
同舟共济 汇聚共同发展合力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安全形势持续动荡,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依然横行,各方期待本次二十国集团峰会能够围绕“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主题,为解决全球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的政策指引。
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多边峰会。过去九年,习近平主席出席历次二十国集团峰会,提出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主张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倡导创新发展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主张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与协调,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在2021年二十国集团罗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针对全球疫情肆虐、经济复苏乏力、数字鸿沟加剧等诸多全球性挑战,呼吁各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以团结行动共创未来,彰显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在2021年和2022年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破解日益加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注入强劲思想动力,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倡议,为各国应对发展挑战、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有效方案,是在多边主义的基础上重振国际合作与团结,引导国际社会走向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有韧性的未来。
“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个成员,也属于全世界。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习近平主席2016年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这番话,表达了广大爱好和平、追求发展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此次出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应约同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总统拜登、塞内加尔总统萨勒、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等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中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和谐共处,推动合作与发展,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是一盏希望的明灯。”委内瑞拉新兴经济体发展高等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主任路易斯·德尔加罗说。
印尼加查马达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穆哈迪·苏吉奥诺说,期待中国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推动与会各方聚焦共同利益,讨论并形成惠及发展中国家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良策。
开放融通 把准亚太发展航向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同样道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2016年11月,在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习近平主席以地瓜作喻,生动诠释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携手前行、共筑梦想的决心与诚意。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经济合作平台。中国加入这一组织31年来,始终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始终致力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引领经济全球化发挥积极作用。
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重大意义,强调亚太经济合作从来不是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政治游戏,而是相互成就、互利共赢的发展平台。“这是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看待问题。”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说。
满载30个标准集装箱的中老铁路新年首趟国际货物列车停靠在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2022年1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中老铁路货运站全部启用,中企投建的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通车,中国和新加坡协同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亚太各经济体发展战略和区域合作倡议精准对接,以实现更大范围、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
老挝政府副总理宋赛说,中国真心诚意同包括老挝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和治国理政经验,以自身发展惠及世界。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生效,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区域整体开放,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发展,决心始终如一,行动坚定有力。
习近平主席将在本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与会各方普遍期待更加全面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瞩望中国式现代化为亚太地区合作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创新突破,必将给世界各国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印尼学者班邦·苏尔约诺说。
中老双方代表在老挝首都万象为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揭牌(2022年4月29日摄)。新华社发(凯乔摄)
可持续发展是亚太各国的共同追求。中老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正式揭牌、越南嘉莱300兆瓦风电项目风机完成吊装、泰国猜也蓬107.5兆瓦风电项目稳定供电……近年来,中国发挥自身绿色发展经验和产业优势,扩大与亚太各经济体绿色发展战略对接,让绿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复苏的靓丽底色。
这是位于泰国猜也蓬府的由中国金风科技提供的风力发电机(2022年10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塔纳摄)
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说,泰方以推动绿色、包容和可持续合作为目标,愿与中方加强多领域合作,携手努力,确保亚太地区从符合社会和环境目标的经济增长中受益。
命运与共 书写周边外交新章
11月9日,印尼万隆德卡鲁尔车站。一辆带有宝石红涂色的高铁列车缓缓启动,标志着雅万高铁试验段接触网热滑试验全面展开。雅万高铁项目自2016年正式启动以来,在两国元首关心下顺利推进,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项目建成后,雅加达到万隆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万隆市,一列高铁动车组正在雅万高铁试验段进行热滑试验(2022年11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培养摄)
中国和印尼发展阶段相似,共同利益相连,理念道路相通,前途命运攸关。2013年和2015年,习近平主席两赴印尼,曾在这里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今年7月,印尼总统佐科第5次访华,两国元首共同确立了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愿景。
近年来,中印尼双边关系新格局持续深化。2021年双边贸易额历史性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积极对接,“区域综合经济走廊”“两国双园”等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双方签署关于加强海上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海上合作纳入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佐科总统说:“印尼和中国的良好合作体现了双方关系的战略性,对地区和世界都是正能量。”
中泰建交47年来,两国关系展现出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中泰一家亲”成为两国人民的广泛共识。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主席5次接待泰国总理巴育来华。2020年7月,习近平主席与巴育总理通电话,为两国携手应对疫情挑战、推进务实合作注入信心和动力。
这是位于泰国呵叻的中泰铁路建设现场(2022年9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昊 摄
中泰双边贸易额2021年达到1312亿美元,同比增长33%;中泰铁路建设扎实推进;泰国是首个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泰剧也在中国网络平台播出……在中泰迎来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十周年之际,两国同意以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和愿景,为“中泰一家亲”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巴育总理说:“两国达成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共识意义重大,泰方愿同中方携手推进。”
这是泰国学生在泰国宋卡府合艾市参加中文书写比赛(2019年9月1日摄)。新华社发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视周边为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无论是疫情来袭时向周边国家提供多方面支持,还是他国遭受自然灾害时展开快速救援,中国始终与周边国家守望相助。从连续19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到不断深化澜湄合作,再到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硕果累累……新时代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不断书写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新华章。
参观者经过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宣传海报(2022年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这是市民在泰国曼谷接种中国科兴新冠疫苗(2021年5月12日摄)。新华社发(拉亨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构建中印尼、中泰等双边命运共同体,到打造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坚持胸怀天下,顺大势、行大义、谋大同,不断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矢志不渝将这一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应时代潮流而日新,行人间正道以致远。满怀希望、自信自强的中国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同行,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开辟迈向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出发!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韩墨 陈杉 赵嫣 刘赞)
(海报设计:潘红宇)